close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擊退癌因性疲憊症營養運動不輕忽
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國人聞癌色變,調查指出,台灣1年有近10萬人罹癌,患者不僅苦於癌細胞的折磨,癌因性疲憊症也取代噁心、掉髮,成為癌症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,甚至因此失去抗癌的意志力,放棄治療。醫師提醒,應該評估癌因性疲憊症,再進行適當治療。

癌症治療過程中,癌因性疲憊症是常見的副作用。

衛福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駿逸指出,癌友在治療期間莫名的「疲憊」不只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不適,更嚴重影響其療程的進行及抗癌信心,讓7成患者累到無力、放棄治療,嚴重者甚至走上絕境。

抗癌常見癌因性疲憊症

門診曾收治位罹患卵巢癌張姓阿嬤,每1次化療後全身軟趴趴,無法走路、吃飯、喝水,更是興趣缺缺。張女士說,化療後腦中一片空白,無法集中精神,平常最愛跟孫子玩,因為化療累到連起身都無法做到,不只生活失去意義,造成一連串的影響,評估後續的治療都可能中斷。

事實上,癌因性疲憊症不是「累」而已,這是因為癌症所引起的情緒或生理上的筋疲力盡,無法藉由休息緩解。陳駿逸強調,遇過太多病人有疲憊症狀,很多誤以為跟累沒兩樣,只要多休息就好,事實上多數人甚至醫護人員,沒想過疲憊其實是癌症患者非常需要被關注的議題。

以台灣癌症基金會曾作過的調查發現,76%的患者在罹病或治療過程中,曾出現、或現在感覺到有疲憊的情形。

沮喪疲憊影響抗癌成效

要改善癌因性疲憊症,透過飲食及運動可緩解症狀。

調查同時發現,癌因性疲憊症對於不同癌種及治療方式的患者,皆是生理困擾的前3名,甚至超越噁心嘔吐、掉髮或疼痛所帶來的困擾,除了對日常活動或工作影響外,其引起的無助感,會讓患者陷入無以言喻的沮喪中,甚至影響治療意願及家庭生活,因此要提升癌友的生活品質,則應重視癌因性疲憊症的問題。

當罹癌後出現情緒低落、失去與他人接觸的動力等,最好先評估癌因性疲憊症的嚴重程度,並且排除營養不良、睡眠障礙等。

癌因性疲憊症評估原因對症處方下藥

輕度的癌因性疲憊症可以透過非藥物的方式,像是飲食營養指導、運動與節省能量的原則來改善,如盡可能坐著做事、使用輔助物以幫助維持好的姿勢、穿著寬鬆衣物等保留能量。另外,運動是非藥物處理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環,即使是覺得自己累到不想動,仍應每週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,或是呼朋引伴,參加太極拳、健走、游泳等團體運動療法。

如果是中、重度的癌因性疲憊症,又找不到其他促成因子,陳駿逸醫師建議,國內目前也有針對癌因性疲憊症的處方藥,如黃耆多醣注射藥物治療,幫助癌友緩解疲勞。因此呼籲癌症病友,不要將癌因性疲憊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,而獨自忍受不敢喊累,影響對抗癌症治療的好時機。

更多健康新聞:

化療後先改善食慾庫板天花板服用化療漾助達標

乳癌有機會治癒!藥物輔助好給力
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華人健康網》。

造型天花板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擊退癌因性疲憊症-營養運動不輕忽-105204717.html


9945EEE9D9303282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cys654vrd 的頭像
    jacys654vrd

    jacys654vrd的部落格

    jacys654v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